第一百一十八章 狄青挂帅-《小人治宋》
第(3/3)页
但是,不得不说,人家庞籍绝对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而庞籍上任之后面对的最要紧的事情,就是侬智高的叛乱,而庞籍给赵祯推荐的人选,则是百官又不愿意看见的一个人物狄青。
在宋朝,文人集团向来都是鄙视武人的,之前的几十年里一向如此,可是最近的,有一个人打破了这样的这样的局面,这个人就是狄青,狄青乃是配军出身,连武夫都不是,而偏偏就是一个武夫,在西北征战多年之后,竟然一路坐到了枢密副使的位置上,现在好了,除了朝里少数的几个顶尖人物,其余百官,见了狄青之后,竟然要向这个配军行礼,百官这个心啊,别提多别扭了。
至于狄青与庞籍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想当初狄青在西北当兵,而庞籍则是当时的延州知府,观察使,正是狄青的顶头上司,庞籍赏识狄青,对狄青多有提拔,而现在更是一个身为宰相,一个身为枢密副使,两人可以说掌控了一半的朝政。
正是因为如此,在庞籍提名狄青作为平叛人选之后,遭到了来自君子集团的大范围攻击,从庞籍狄青的生活到作风,从政治到文化,把两人批了一个体无完肤,最后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狄青不能去广西。
对于百官的这个结论,赵祯沉默了半天,然后轻轻的问出了一句话“你们说,除了狄青,还能有谁把侬智高给我抓来,现在的侬智高,可是已经把广州围了啊。”
此言一出,已经表明了赵祯的态度,于是百官也没有话说了,因为他们实在是不想得罪赵祯,同时,也想不出有谁能够比狄青更胜任这个工作。
不过,哪怕狄青为帅的事情已经定下,但是那些文人也没有就此善罢甘休,有三司使韩绛出班,当着狄青的面道“皇上,我朝自古以来从未有武人为帅的先例,若是以狄青为帅,臣以为必要再选一监军,监督狄青一言一行,莫叫狄青独断专行,坏了军纪!”
狄青闻言,两眼冒火,义愤填膺,死死的瞪着韩绛,可是杨绛身为三司使,偏偏就在那几个位在狄青之上的几人里面,所以对狄青的怒火充耳不闻。
狄青是庞籍推荐,庞籍急忙上前奏道“陛下,此次侬智高造反,声势浩大,短短半个月时间,已经横扫广西,围困广州,十万火急,而狄青起于犬马,自知道如何应对,若是再排监军,怕是二人不和,政令不一,到时候贻误战机,白白便宜了侬智高叛军。”
现在好了,有了两人开头,朝堂上顿时又吵成一片,百官各自找好了目标,自由开火,半天的时间,便又这么过去了,到最后吵的狄青的主帅也没有当成,只能拖到明日再说。
在朝的官员不着急,那侬智高的叛军再厉害,也就是在两广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转悠转悠,他能打过长江吗?他能打过黄河吗?自然不能,所以两广怎么样,跟自己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但是赵祯就不一样了,两广虽然偏僻,但那也是自己家的土地啊,自己大臣这么胡闹,别真的把两广给侬智高夺去了,于是赵祯连夜把什么宰相枢密使三司使御史等最顶尖的大佬叫入皇宫,摆明了一副你们今天商量不出结果就别想走的样子,于是叛军与韩绛商量了半天,终于互相妥协了。
狄青,仍然为大元帅,征南节度使,平叛期间可以节制湖广一切军政,而作为庞籍的妥协,之前被文彦博提名的孙沔,则成为了狄青的副帅,这个副帅虽然不如监军一般可以节制狄青,但是凡有军情,孙沔也必要知晓,并有直接上报的权利。
这是双方最终商议的结果,不管狄青愿不愿意,事情也随着赵祯的一声令下而一槌定音,接下来,就等着在兵马司点齐人马,踏上南去的征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