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朝问歌 第七十八章 刑部刑狱-《如弈歌》


    第(2/3)页

    好像是因为最近一月来东厂跟检察院的争斗缘故。刑部、大理寺跟都察院可谓是忙活了好一阵子。

    “哎呀,徐公公,是什么风把您给吹到我这来了。”迎面走来的人是刑部尚书崔天民,一脸的讪笑。

    徐升是如今昊国除了旺财之外离着昊帝最近的太监,所谓能力大压不过耳旁风,即便皇帝陛下不宠信宦官,但也耐不住身旁的太监提一嘴,刑部的竞争本就大,他好不容易爬到了这个位置,可不能因为这点小问题丢了官位。

    徐升也是讪笑着回礼,崔天民需要他,他同样也需要后者。这是关系。对方可是个尚书,正三品的官员,。在京师城混……为官办事,宫里宫外的关系都不可少,比如现在,若非他与崔天民有些相识,不然光是他不经通报便进了刑部,若是个不熟的,怕是他跟李箫会受点罪不可。不单单是刑部的官员,其上下的官员,都得混个眼熟。

    “崔大人,哪有什么风,咱家这是陪李公子有事儿来的。”他指了指身旁的李箫,说道。

    “李公子?”崔天民看了过去,从刚才他便注意到了徐升身旁的李箫,他自然是认识,昨夜的寿宴,小诗仙李箫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文官出身的崔尚书自是佩服小诗仙的诗才,三首惊世之作着实让他感到震惊,最关键的是小诗仙生得俊,让人一眼便能认出。“原来是小诗仙,我说为何如此眼熟,昨夜寿宴小诗仙可着实让人感叹,几句话让那梁国使臣无言以对,一首诗又是让梁国使臣说出了佛像配诗的话。”

    “又是两首诗,惊世之作,为豪迈之意,最后一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其中包含的伤感之情让人不由动容,若是老夫年少个二三十年,定要拉着李公子结拜。”

    崔尚书将近半百,临近半百之年,黑黝黝的胡须之中藏着不少华发,很是明显,圆形的脸庞上多了不少的皱纹,岁月痕迹油然而上,双眸往里面陷了不少,颇为深邃,一笑起来,似是山沟一般,却有些圆润,一看就知道是位常年混迹官场的老油条。

    李箫回之拱拱手,对方怎么说也是位当朝尚书,其人脉地位绝对在这偌大的京师城里是上成的。虽然他并不喜欢崔尚书的做派,但在此时此刻,也还是得表面客气些。

    崔尚书并非行伍出身,而是正儿八经的文科探花郎,至于是哪一年的便不得而知了。但不得不说,几十年在京师的磨砺,的确将曾经意气风发的棱角磨平,留下便是那般的圆滑世故,同样的,他也在这偌大的京师城有了不小的根基。

    在一定层面上来说,崔天民是成功的,但却又是失败的。可没有办法,京师城很大,大得让人容易迷失自我,大得只能扔下曾经的那般骄傲,然后低下身,让上面的人看得舒服些,也好让自己少些阻碍。尤其是像崔天民这样的人,身后没有靠山,家族也并非名门望族,今时今日所得到的一切,都是靠的自己。

    后悔吗,自然是后悔的,那时候的少年自己,早已经逝去,可若是让崔尚书再选一次,他还是会再一次选择如今的道路,少年人的意气话,终究只是一时的意气事。

    面对这样的人,李箫自然不敢小觑,可以说,六部中的每一个尚书都有其过人之处,莫要看崔天民一副眯眼笑呵呵的作态,其实他可是不比寻常人弱,刑部不大,但也不小,能这般井井有条的控制住,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