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于康之也是无奈,虽然他是皇帝陛下亲自选的人,但实力实在是比不上石家,一是石家根基深厚,二则是因为姓石的那人早期有东厂的帮助,导致官员们不敢接近他。因此,饶是皇帝陛下有意扶持,也无能为力,白白将工部交到了石家手里。 李箫往边上靠了靠,透过缝隙看着外边的人。 按于康之所说的,他如今是昊国左丞相,本应该地位超然,但因斗不过右丞相,白白丢失了工部,这倒是右相一派权势打,怪不了别人。而且他所说的应该所言非虚。 李箫了解过如今昊国的朝堂局势,右丞相石嵩一派独大,虽然传着与曾经的伙伴东厂不合的事,但以如今的石嵩,早已经不在乎这些。朝廷六部,估计四部在石嵩的掌控之中。而且那所谓的雨东厂不合,大概是拿来搪塞旁人的把戏。如若真的不合,以东厂的实力,就算是搞不垮石家,也能让石家掉块肉。 “所以于叔您的意思是,雨季时候万安寺门前大水是石家的所为?”李箫问道。 “这我倒是无法确定。”于康之接着倒了杯茶杯,说道:“是天灾亦或是人祸,这还是得慢慢查。” 说着,于康之将茶水一饮而尽,接着将茶杯放下,一只手搓着茶杯,看向李箫,问道:“不知贤侄接下来有何打算,可还是要回苏州?” 李箫只是淡淡一笑,心道,这才是于康之此番找他来的目的吧。毕竟当年的那个还是在进行,没有他还是不行。估计今日就算李箫拒绝,于康之也会劝说,不然他也不会冒着如此风险,特意来皇城外等着自己。 至于回苏州,暂时是回不去了。 收回看着窗外的目光,说道:“睡了这么多天发现京师挺有趣的,就先不回苏州了,多呆几日,也好找找是哪些人想要置我于死地。” 于康之点点头,将手中茶杯放下,看向李箫,说道:“贤侄想找出真凶是件好事,仇自己报了才好。只是京师凶险,处处都是危机,贤侄还是的多加小心才是。若是有需要,尽管可以来找叔。” 李箫点点头,低头看着一旁的茶杯。 于康之继续说道:“虽然叔叔我在朝中势力不强,但还是能帮上些忙。好歹叔叔我也是文官出身,在昊国文坛也是有一席之地。再说了你跟子夜是好友,说起话来也算是方便。” 左丞相于康之,比陈子夜还有早些时候成名的才子,在昊国文坛上也是震惊一时,虽然如今入了朝为官,但余威尚在,在文坛上还是能说句话的。 “那李箫就在这多谢于叔您了。”李箫朝着于康之拱拱手,笑着说道。 虽说文人不善武,都是些喜欢卖弄酸词歌赋的才子,但不得不说,无论是在哪个朝代,文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文人,李箫从未轻视过,他所谓不屑的,便是那些故意卖弄辞藻,趋炎附势的假才子。 不管怎么样,有于康之的帮助总比没有好,虽然李箫觉得自己不一定会用上。因为不知道怎么,他不太喜欢于康之这人,虽说是文人,楚逸的旧友,但在李箫看来,于康之这人的官腐气息过重,让他并不是那么喜欢。当然,也或许是于康之当年首先提出了那个让李箫不适的计划吧。 “不知于叔有没有什么需要李箫帮忙的?”基于那个计划,李箫多嘴问了一句。 并不是没事干,只是他身为计划中的一人,怎么说也得知道点什么,不然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牵着走,可不是李箫喜欢的风格。 于康之看着李箫,显然是被李箫的问题问到了,愣了一会,才尴尬一笑,说道:“目前并没有什么需要贤侄帮忙的,贤侄只需要保护好自己即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