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少年心 第三十章 太平街闲聊-《如弈歌》


    第(2/3)页

    徐升摆摆手,让后面捧着一只盘子的小太监过来。小太监低着头,跺着小碎步赶忙向前。

    待到眼前,便看清盘中装着的东西,粗略看去,是几只香蕉、两三个苹果……也都是集市上可以买到的,不过看上去很是新鲜,没有一丝衰败的气息。

    “这些都是下面的几道上供的,陛下看着新鲜,就让咱家给公子送来,说是让公子你尝尝有没有家乡的味道。”徐升说着,夜晚的风拂过花白的头发,有些沧桑:“不过是陛下不喜这些,看着没地放,就拿来给公子。但公子莫嫌弃,毕竟是陛下的一番心意。”

    后面的一句说得很轻,言语中也带着一种玩笑的感觉。李箫拱拱手,向着徐升道声谢,顺带着说了几句好话。然后看向远处那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心里感叹那位足不出户的皇帝能对偌大的京师城了如指掌,自己才刚被马彦毅邀请,皇帝就已经知晓,看来这位皇帝陛下,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胡闹。

    “这是陛下让咱家带给公子的银两,不多,也就二百五十两,还望公子莫嫌少。”徐升从衣袖中掏出几张薄薄的银票,眯着眼递给李箫。

    接过银票的李箫不大适应那个“奇怪”的数字,崭新的银票拿着,心里不由感到抵触:“公公可知今日陛下干了些什么?”

    “这咱家就不知了,毕竟咱家只是受了陛下恩惠,帮着打理打理内务,不常陪着陛下。不过听御书房的小太监说,陛下今日一直在御书房处理政务,并未出门。”

    徐升毫不避讳的说着,皇宫里面的那位皇帝的行踪也不是什么秘密,自打这位皇帝登基以来,时常去的地方不是万贵妃的承乾宫,就是那间御书房,偶尔会去逛逛御花园,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御书房处理官员们呈递上来的奏章或是接见有急事的官员。作为历经两朝的老太监他来说,如今的这位皇帝陛下跟先帝完全不同,如此认真的样子,如同传说中的太祖皇帝一般。除了独宠万贵妃以外,别的无可挑剔。不过这些皇家的事,也不是身为奴才的自己能言语的。

    至于这李箫,徐升看得出来,那位皇帝陛下对他,觉不仅仅只是当成一名前来给公主殿下看病的大夫,几十年的伴君生涯让他清楚的看出这位李公子很大可能会被封官誉爵,被陛下给予重望,更夸张的是,或许他很替代如今朝堂上的某位大臣。

    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李箫为什么会被那位雄才伟略的皇帝看上,许是李箫的文采,也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不过这都无关紧要,自己在宫里的地位一天天的下降,此时若巴结一位极有可能成为大臣的人,而且自己并没什么损失,何乐不为呢。

    李箫听着徐升的话,没去捉摸身边的徐公公在想什么,只是用修长的手指摩挲着那几张崭新银票。看来这位皇帝陛下并不跟自己想的一样,身为皇帝的他整日忙于政务,不喜娱乐,而且这位皇帝还有许多奇思妙想,虽然大多数在自己看来是在胡闹,但不得不说,这些个“胡闹”的的确确给了如今的昊国很大的帮助。

    就是这二百五十两,他总觉得像是在骂人。

    洁白的月光似幕布一般垂落下来,伴着星光,闪闪亮着。远处的蛙鸣不依不饶的响着,传到城中,竟有些安详起来。

    李箫随着徐升走在长而空旷的街上,一句搭着一句,聊着今日发生的事。不过二人心里却想得不一样。李箫觉得徐升是京师老人,当知道些消息,问问,也好以防万一,不过大失所望,这徐公公是知道些秘闻,不过一到关于皇室的事,就开始含糊其辞,比如关于那位献王,徐升单单只说了献王喜文、为人谦善,这些也都是李箫知道的事,问了半天,也没套出什么来。

    而徐升,则是想着先攀个关系,免得到时候等李箫发达了,就没了机会,虽然有风险,但细细想来,收益的可能性绝是大于风险。不过关于李箫问的那些事,他确实不知,陛下早早便说:皇子不得与朝臣、内侍有关系。自己当然不会冒着风险去询问这些事,所以也就没发告知什么,也好在献王去了德州处理灾患,近期跟李箫也不会有什么矛盾。

    不知过了多久,一声不合时宜的响动咕咕着冒了出来。回头看去,小丫头揉着饥肠辘辘的肚子,尴尬的看了眼四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