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了老管家说的话,李箫忙是抱手回敬,嘴上不停的说着“过谦了过谦了”。实则心里暗喜不已,原本以为楚歆儿只在江南道有名,谁知远在河南道的吕府老管家也听说过,而且还有想与之较量的心,像这样的老古董,不是养老就是深藏不露的高人,能说出这样的话,只能是后者,不禁开始为自家姐姐开心。 “你俩别说了,”吕云路打断两人的谈话:“吕伯赶紧带我去拿了东西,我好赶路,早点交差了。” “少爷别急。”老管家看着吕云路焦急的样子,不由发笑,作为从小看着自家少爷小姐长大了的管家来说,自家少爷的性子总是很急,跟吕侯爷年轻时候一模一样:“少爷这么久没回来了,又舟车劳顿的,不如在这休息一晚,明日再走也不迟。” 看着老管家,吕云路似乎是觉得这几天有些赶了,带来的马夫也有些日子没休息,自己是休息的好,但马夫要是在中途累倒了,让这间跟李箫怎么办,难不成步行?那岂不是作死。细想片刻,吕云路认同了老管家的建议,但休息是不可能休息的,这辈子是不可能的,这么久没来沂州,差点就忘了沂州城的繁华,虽说不如那些大的城镇,但也有它的独特。 想着便拉着李箫出了府,沿着府前的青石小路,扬长而去。 要说沂州城最热闹的地方,自然是要数城西的集市,城西的集市也是幼年时的吕云路最喜欢去的地方,想当年,每日教书先生离开之后,他便拉着还在细细品味诗句的姐姐沿着府门前的小河,一路小跑着跑向城西。而集市上的商贩们也喜欢这对姐弟,每次吕府的这对姐弟来,都会买许多的东西,也不吃完,大多给了跟着的一众孩童。 沿着青石铺成的小路到了集市,望不到尽头的大街上遍布着许多小摊还有数家开着大门的店铺,远远的便传来听不清的吆喝声,似乎是感觉到了熟悉的味道,李箫觉得商贩们的叫卖声几乎大了几分。 吕云路很喜欢这种花钱的感觉,进了集市,四处跑着,也不管后面的李箫跟不跟得上,不过片刻,吕云路便消失在李箫的视线中。 李箫也不去追他,一个人漫步在集市中,也不知是在哪,随心而走。在他记忆中,此刻的沂州集市给他的感觉就像是大学时期随着舍友逛小吃街一样,哪儿热闹往哪走,是如此的亲切。 大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匆忙的走来,又匆忙的走过,为今天明天的生计忙碌着,只有那些大户人家的公子爷走的很慢,享受着花钱和被小贩们仰慕的快感。沂州城的少爷公子没有那种嚣张的行为,路人不小心碰到拿到了,也不去责骂,喊打,只是拱手劝小心,至于那路人,则是道声歉,两人便散开了,李箫很喜欢这种氛围,和平,即如此。 不知走了多久,李箫觉得有些累了,随意找了个茶摊坐下,小二机灵的倒上一壶温热的茶水,品一口茶,还是那种有些沙子的味道,不过很是解渴。 “快点走,走这么慢没吃饭吗。”原本热闹的集市中传来一阵叫骂声,李箫转头看去,声音的主人是一个骑着毛驴、拿着鞭子的中年男子,在他的身后则跟着一位满身脏乱、带着脚链的少女。 少女低着头,一步一拖地走着,让人看了不由的怜惜。 “那是城里的人贩子。”小二给李箫倒上茶水,脸上带着微笑,解释着:“公子不是沂州城的吧。” “嗯。”喝一口茶,李箫不再说话,安静的看着茶摊外拉着少女的人贩,在苏州的时候,李箫没见过人贩,原本以为这个世界没有那些贩卖奴隶的营生,谁知,到了沂州却看见了。 “那人姓徐,单名一个景字。”小二坐了下来,指着徐景解释着:“他身后跟着的是北边战败后俘获的奴隶。这徐景啊跟官府有些关系,所以可以搞到这些奴隶贩卖。” 李箫听着小二的话,看着不远处的徐景,手指轻轻点着茶杯,若有所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