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爆炸发生三天后,太原城的气氛依旧压抑。 日军的搜救工作已经停止,但空气中残留的氨水味和恐惧感,却挥之不去。 延安,一家印刷厂的窑洞内。 印刷机轰鸣作响,油墨味很重。 一名干部拿着一个铁盒,把里面的一套玻璃底片交给厂长。 “总部送来的,加印一万份号外,尽快发往全国。” 几天后,一份新的报纸出现在延安和晋西北根据地的街头。 《解放日报》的号外,标题用的是超大号黑体字。 《八路军的“厚礼”:日寇亲王与将军的末路》。 报纸上只登了三张照片。 第一张,山本和高市晋三被绑在马车上,额头上的“礼”和“义”字非常清楚。 第二张,是两人胸前特制背心的特写,黄铜计时器和水平仪的结构清晰可见。 第三张,是爆炸前一秒的画面,强光闪现,广场上的日军士兵捂着眼睛尖叫。 照片拍得非常清楚。 山本独眼里的怨毒,高市晋三脸上的泪痕,以及周围日军士兵的恐惧,都被拍了下来。 同时,在数千公里外的重庆。 一个报童挥着报纸,大声叫卖。 “号外!号外!鬼子亲王变人肉炸弹!太原司令部被炸翻天!” 他的喊声立刻吸引了街上的行人。 人们围了上去,把钱扔进报童的布袋里。 一家茶馆里,说书先生停了下来,所有茶客都挤到一张桌子前看报纸。 一份报纸在众人手里传来传去,很快就沾满了油污,但没人嫌弃。 “狗日的!炸得好!” 一个光着膀子的汉子一拍桌子,茶水都溅了出来。 “这就叫天理昭彰,报应不爽!让他娘的小鬼子也尝尝什么叫绝望!” 茶馆里顿时一片叫好声。 压抑已久的怒火,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上海,法租界的一家咖啡馆。 一名金发碧眼的外国记者,正用放大镜看照片。 他是《泰士晤报》的战地记者,见惯了血腥场面。 “我的上帝。” 他放下放大镜,呼出一口气。 “这不是简单的军事行动,这是心理战的杰作,更是一件艺术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