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结束征夷-《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3/3)页
刚开始,为了促进采煤、采油业的发展,李纯对这些行为也都默许了,但是后面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
回想前世,由于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生产了很多塑料制品,这些东西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但是也造成了白色污染和资源浪费。
李纯根据经验,完全可以用竹木制成座椅,不必用塑料的;可以用竹草、芦苇编成筐、篮盛东西,不必用塑料袋;可以烧秸秆、木材做饭,不必用煤、油、气。
所以,归结下来,就是尽量用的木、竹、草等可再生资源替代煤、油、气等不可再生资源。
但是现实情况是,南方的情况还好些,北方的情况不容乐观,黄土高原在唐朝时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很多,毛乌素一带沙化严重,一些山区、坡地被人为强行开垦成耕地,广种薄收,既造成了水土流失,也降低了林草覆盖率。
李纯决定筹划一项大工程,大规模搞生态移民,把穷山恶岭、土地贫瘠地区的居民全部搬迁出来,把他们迁到襄人腾出的适合居住的地方,然后在原地大规模植树种草,提高国内竹木草的资源量,为部分替代煤、油等资源创造条件。
要完成这个构想,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大规模的生态移民,把山区、荒坡的居民迁出来,既可以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也可以提高林草覆盖率。
二是要提高煤炭的价格,逼着人们少用,同时禁止人们用煤、油生火做饭。但是目前森林的覆盖率还没完全上来,骤然禁止会加快森林资源的砍伐流失。
三是林草荒地缺乏明确的产权划分,形成了乱砍滥伐,只有人破坏,没有人种植,必须厘清产权,有具体部门来保护。
李纯记得,在前世,由于人们对动植物保护的观念建立的较晚,导致很多动植物的灭绝,幸存的华南虎、东北虎、大熊猫、金钱豹等也仅剩很少,成为濒危动物。
李纯认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前国内处于工业化的中早期,全世界的人口还不是太多,正是提前抓生态保护的好时机,一旦等到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的时候再去搞,就要耗费更大的代价和功夫。
李纯决定由农水部先担负起第一阶段的任务,先打开局面,于是将农水部尚书汪广会召进宫中议事。
李纯跟汪广会讲了一通后,汪广会似懂非懂,感觉皇帝今天的思维跳的有点远。生态移民改善百姓生存条件,他还能理解,后面的那些他就理解不了。
地下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方便又好用,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干嘛要限制。还有那些动植物有什么可保护的,万物以人类为尊,那些虎豹还伤人嘞,干嘛要保护。
就在汪广会似懂非懂之时,李纯开始给他布置任务了,在农水部成立林草司,国内各级农水部门也要增加林草科室,专门负责全国各地林草荒地的认定,有主的、有地契的,官府不管,无主、无地契证明的,全部收归官府。
大面积的无主山林、草原、荒漠,统归农水部林草司,林草司代表国家掌握这些资源。各道被林草司划走的后留下的中等面积的无主山林、草原、荒漠,统归各道农水厅林草处。以此类推,被国家和道划走后,面积较小的无主山林、草原、荒漠则归州县一级。
说白了,这是给农水部门增加了一大块资源,这是好事,汪广会当然乐意接,准备给林草司多划点地。
第(3/3)页